廣東井和精密機械加工有限公司產教融合規劃
依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廣東省產教融合型入庫企業,廣東井和精密機械加工有限公司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落實人才強企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提升企業的研發與創新能力,先后與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番禺職業技術學校、江西省弋陽中等專業學校等職業院校開展多層次的校企合作工作。連續多年接收職業院校學生來企業頂崗實習生,開展針對崗位的專業技術技能實操培訓,和基于項目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公司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針對性較強涵蓋崗位技能、理論素養、職業素養和企業文化的職業人才培養特色課程培訓體系,助力人才的快速成長有效縮短了職業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實習生,其中尤其特出的兩所學校分別是弋陽中等專業學校和廣州市番禺職業技術學校。(附圖以下)
為適應智能時代發展需要,聚焦新技術、現業態、新標準、新規范在本企業的應用,圍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教融合型發展建設要求,整合優質校企資源,強強聯手,解決企業技術與人才需求,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的緊密對接,實現合作共贏,探索建設先進企業文化,積極探索校企命運共同體新模式,實現井和精工在新形勢下的高質量發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今后在產教融合發展方面,將與職業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聯合多家院校合作形式將以校企共建生產性實習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人才訂單培養、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聘互享指導教師,為學校提供兼職教師、教師到企業鍛煉、接受學生頂崗實習、接收學生就業、聯合開展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以及推廣應用等多個方面開展。
制定企業產教融合三年規劃主要內容如下:
一、共建產學研實習基地
校企雙方發揮各自優勢,依據企業發展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共建生產性實習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人才訂單培養、校企共聘互享指導教師,為學校提供兼職教師、安排教師到企業鍛煉、安排學生認知性實踐教學。借助合作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為企業內部員工的培訓引進師資,創造優質條件。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
校企協同應對新技術、現業態、新標準、新規范帶來的變化,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應用和產業發展趨勢,探索制定具備行業普遍價值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縮短了職業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助力職業人才的快速成長。為職業院校開展“1+X證書”工作提供支撐。
三、安排頂崗實習和就業
每年提供職業院校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性頂崗實習崗位不低于100人次;每年接納30名以上畢業生到企業就業。
四、為院校學生的技能競賽提供支持
支持職業院校師生參加國家職業技能競賽,提供賽事平臺和技術支持,為院校的“雙創”人才培養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五、共建產品設計研發中心
聯合開展商用(旋轉式和渦旋式)空調壓縮機部品制造關鍵技術聯合研發。在商用空調壓縮機部品制造關鍵技術研發基礎上,根據項目設計和對應制備附件(輔助加工用品:模具、治具等),校企合作組織力量進行前期研究開發項目設備布局、制備自動化改造、生產線使用操作人性化及產品外觀設計攻關,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解決科研攻關項目的問題,促進相關技術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每年的科研經費的軟性開支不低于100萬元,產教融合每年直接支付到院校的科研經費不低于10萬元。
六、共享知識產權協同開展技術服務
探索面向市場的校企協同創新,開展縱橫向的科研合作。尊重知識產權推進科研開發、成果轉化的合作,共研共享科研成果;共同開展面向企業職工、失業人員的技術技能培訓,實現建設與收益共享。
2020/10/30